明清时期航海事业繁盛,各国的彩色宝石、玉石随着商船进入中国。长沙博物馆正在展出的珠宝首饰品类展中,约300件典藏珍宝展示了中西方文化交融之美。
长沙博物馆馆长 周慧雯:16至20世纪,欧洲社会历经了从文艺复兴到工业革命的冲击,生产技术、生活艺术等领域万象更新,人们的消费需求和购买欲望上升,带来了时尚产业的繁荣。同时期的中国,黄金珠宝等装饰艺术的发展也达到了新高度。随着航海风帆纵横世界,艺术交流亦随帆而动。宝石原料东来,中国艺术西往,工匠的创作之梦彼此相融,艺术的对话发生在跨时空的作品设计语言之中。这是长沙博物馆首次举办珠宝首饰品类展,目的是想让市民感受凝结于这些艺术精品的时代气息与匠人巧思。
展览执行策展人 马湘蕾:这套头面是以金为质地,在上面再镶嵌玉石、红宝石、蓝宝石等不同彩色的宝石。因为,当时的航船前往东南亚以及西亚等相当远的地方,带来了许多域外的彩色宝石,最终也就在社会上掀起了一股在装饰品上运用这些宝石镶嵌的社会风尚。
航海与贸易的持续推进,让中国本就丰富的宝玉石储藏更上一层楼,明清时期的珠宝镶嵌工艺迅速发展。这件明代的“金镶宝累丝五凤冠”装饰元素十分丰富,包括牡丹的花形,还有龙、凤、蝴蝶等各种形态的装饰,运用了累丝、锤揲等多种复杂工艺。
展览执行策展人 马湘蕾:它镶嵌的宝石不仅数量多,而且保存状态也非常完好。据专家推测,这些宝石来自缅甸的彩色宝石,所以在这件作品之上,我们也能够见证到当时明代海上贸易的繁荣。
中国艺术品的持续外销也让西方人认识、了解了中国文化。这两件来自法国的化妆盒,大约是1920年的作品,设计上就富含中国元素。
展览执行策展人 马湘蕾:这件作品呈现出中国山水画的图案,第二件化妆盒是曾经在我国清代非常流行的“寿”字纹的一种装饰方式。这样的艺术装饰风格,实际上也是体现出中国艺术对西方艺术的影响,同时也呈现出了东西方之间的文化艺术交流。
▲ 祖母绿冠冕
据悉,展览通过3个单元,将500余年的变化娓娓道来。“解蔽:从星尘到物配”介绍了宝石金属的各种材质,讲述了通过制作工艺技术的发展,人类用艺术重构为宝石和金属赋予璀璨光华的历程。“更迭:时代的圆舞曲”揭示了精品艺术品背后的时代艺术风潮与消费时尚变化。“寻梦:东与西的对话”通过中国本土具有代表性的配饰用品,展示了中国文化对西方配饰用品设计的影响。
▲ 百合冠冕
百合冠冕置于展厅入口,它曾属于波旁-帕尔马家族的玛丽亚·安娜王妃。冠冕上的钻石来自法兰西波旁王朝查理十世的“圣灵骑士勋章”。拿破仑大婚宝石礼物套装是法兰西第一帝国皇帝拿破仑·波拿巴与第二任妻子玛丽·露易丝结婚时,回赠斯特拉斯堡罗布斯坦夫人的礼物,完美地展示了当时盛行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蓝宝石、绿松石、钻石、黄金、银组成的丹麦公主冠冕,是丹麦国王法雷迪八世和路易丝王后送给女儿泰拉公主的18岁生日礼物。粉盒、手袋、胸针、项链、手镯、礼服裙……勾勒出16至20世纪西方贵族女性的时尚生活。
▲ 希腊回纹冠冕
▲ 浮雕珠宝套装
多顶凤冠均为明清时期中国贵族女性在仪式或正式场合所佩戴的冠饰。武汉博物馆藏“一品诰命”凤冠是给命妇的御赐之物。明清之际,五品以上的官员如功绩超群便有机会得到皇上封赠,是为“诰命”;六品以下官员的则称为“敕命”。夫人从夫品级。青岛市博物馆藏镀金铺翠凤冠是清朝时期皇帝赏赐给诰命夫人的凤冠,另有诰命木箱保存至今。冠后上部錾有“奉天诰命日,官诰重封月”十字。
▲ 镀金铺翠凤冠
夏夜星空甚美,“繁星绮梦”展展示了人类智慧创造的时尚“星空”,这份浪漫将持续至10月10日。
监制/任帅
主编/谌伟春
编辑/李蕾蕾
来源/综合央视新闻、新湖南客户端、长沙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