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5个月用了3.7亿颗国产芯片,汽车行业大举推进国产芯片替代

前5个月用了3.7亿颗国产芯片,汽车行业大举推进国产芯片替代

从 “芯片自主”迈向”芯片崛起”

中国芯片产业谱写新篇章

自从被列为国家战略以来,中国芯片产业发展势头如火如荼。尤其是近年来,随着国内制造能力的不断增强和产品性能的不断提升,中国芯片已逐步走出了依赖进口的窠臼,在多个领域实现了进口替代,特别是在汽车电子领域展现出了强大的竞争力。

这并非一蹴而就。多年来,中国芯片产业一直在艰难探索,经历了从”自主可控”到”坚持创新”的转变。如今,中国芯片制造已具备生产28纳米、14纳米乃至7纳米芯片的能力,不仅在性能上赶上了国际水平,在成本方面还具有显著优势,这得益于国内企业的不懈努力。

尤其是在汽车电子领域,中国芯片厂商凭借着自身的技术实力和价格优势,开始大规模替代进口芯片。仅在今年前5个月,中国就已采用了3.67亿颗国产汽车芯片,占据了国内汽车芯片市场的半壁江山。这对于整个汽车产业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利好,不仅可以大幅降低成本,还能确保芯片供应的稳定性,摆脱对美国等国的依赖。

前5个月用了3.7亿颗国产芯片,汽车行业大举推进国产芯片替代

这背后折射出的是中国芯片制造企业的实力正在不断增强。中国电科、中国电子、华润集团等大型国有企业已经成为国内汽车芯片的主要供应商,他们生产的芯片不仅在性能上达到了要求,而且成本更加优惠。这使得国内汽车制造商纷纷转向采用国产芯片,获得了明显的成本优势。

与此同时,中国芯片产业正在向更高端领域发展。不仅在模拟芯片、电源管理芯片等传统领域实现了进口替代,在更加先进的14纳米、7纳米芯片制造上,中国企业也已经实现量产,满足了国内大部分芯片需求。这在很大程度上挤压了美国等国际芯片巨头在中国市场的份额,甚至引发了他们的恐慌。

以德州仪器为例,由于无法与中国芯片企业抗衡,该公司的模拟芯片价格被中国产品大幅压低,最高跌幅达到90%以上。这不仅大大降低了中国制造企业的成本,也反过来打击了美国企业在中国市场的竞争力。

可以说,中国芯片产业的迅猛发展,不仅缩小了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也在某些领域逐步超越了国际巨头,正在成为引领全球芯片产业发展的新势力。这背后既有坚持自主创新的决心,也得益于政府的持续支持和引导。

展望未来,中国芯片产业还将继续向更高端发展。预计未来几年内,在国产汽车芯片的带动下,中国国产芯片将在更多领域实现进口替代,并大举进军海外市场,成为中国制造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从”芯片自主”到”芯片崛起”,中国芯片产业必将续写新的辉煌篇章。

前5个月用了3.7亿颗国产芯片,汽车行业大举推进国产芯片替代

中国芯片从”赶超”到”引领”的蜕变

在汽车电子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之后,中国芯片产业正在向更广阔的领域进军。不仅在家电、消费电子等传统领域持续替代进口,在工业控制、通信设备等高端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彰显出日益增强的实力。

以5G通信为例,作为最先进的通信技术之一,其核心芯片长期被国外厂商垄断。但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这一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华为海思、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等国内厂商相继推出了自主研发的5G基带芯片,在性能和成本等方面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甚至超越了高通等老牌厂商。

这不仅帮助国内通信设备制造商摆脱了对进口芯片的依赖,也使中国芯片在全球5G市场上占据了重要地位。以2022年为例,华为5G基带芯片占据了全球5G终端出货量的三成以上,成为当之无愧的行业领军者。

类似的情况在工业控制领域也同样出现。作为智能制造的核心,工业控制芯片一直被国外厂商把持。但近年来,中国企业如中芯国际、长电科技等在工艺制造、电路设计等方面不断突破,相继推出了满足工业控制需求的自主芯片产品。

前5个月用了3.7亿颗国产芯片,汽车行业大举推进国产芯片替代

这些芯片不仅在性能上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而且成本更加优惠,赢得了国内制造企业的青睐。据统计,仅2022年上半年,国内工业控制类芯片出货量就达到了3.8亿颗,同比增长超过30%,充分展现了中国芯片产业的强劲发展势头。

值得一提的是,中国芯片在消费电子领域也开始扬威。以手机芯片为例,华为海思、vivo、OPPO等国内手机厂商相继推出了自主研发的手机芯片,不仅在性能上与高通、联发科等国际巨头相当,在性价比上还具有明显优势。

这使得包括小米、realme等在内的众多国产手机品牌纷纷采用国产芯片。据预测,2023年国产手机芯片在国内手机市场的占有率将超过60%,这势必进一步压缩高通等国际厂商在中国的市场份额。

可以说,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消费电子等多个领域取得丰硕成果后,中国芯片产业正从”赶超”进入”引领”阶段。这不仅巩固了中国在全球芯片产业中的地位,也为我国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未来,随着国产芯片在更多领域的广泛应用,中国芯片产业必将继续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为产业转型升级、科技自立自强贡献更大力量。从”自主可控”到”引领未来”,中国芯片正在谱写新的篇章。

【来源:经济界】凡本网注明“来源:经济界” 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经济界。如转载,须注明“来源:经济界”。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Previous 2024-06-26
Next 2024-06-27

相关推荐

  • 海信X3Pro:“可感、可知、可视”AI多维打造智慧空气体验

    随着科技进步和消费理念的升级,家电市场正经历从“功能导向”向“体验导向”的深层变革。与此同时,AI智能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改变了家电产品形态和市场格局。AI算法的加持,不仅带来了更智慧的交互体验,也推动家电产品迈入万物互联的智慧生活时代。 在前不久结束的2025AWE上,各大品牌围绕行业深刻解读了未来家电智能化与AI技术深度融合的潮流趋势,其中由海信带来的“…

    1天前
    0
  • 海信家电发布2024年报,经营活动现金流累计两年处于行业正常水平

    3月28日晚,海信家电发布2024年报。公司实现营收927.46亿元,同比增长8.35%;实现归母净利润33.48亿元,同比增长17.99%。 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继续推出分红预案,拟每10股派现12.3元(含税),分红同比增长21.42%,分红比例从2024年的49.46%提升到2025年的50.89%,显示出长期性的投资价值回报。 另外,记者注意到…

    4天前
    0
  • 海信家电2024年归母净利润同比增长17.99%,AI家电阵容集体亮相AWE

    3月28日,海信家电(SZ 000921,HK 00921)发布2024年年度报告。报告显示,2024年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927.46亿元,同比增长8.35%;归母净利润33.48亿元,同比增长17.99%;拟向全体股东每10股派发现金红利12.3元(含税),同比增长21.42%,体现了对股东的长期承诺和回报。 报告期内,海信在行业内率先发布了自研星海大模型…

    2025-03-28
    0
  • 中微公司发布首款晶圆边缘刻蚀设备Primo Halona™, 刻蚀关键工艺全覆盖再进一步

    在SEMICON China 2025展会期间,中微半导体设备(上海)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微公司”,股票代码“688012.SH”)宣布其自主研发的12英寸晶圆边缘刻蚀设备Primo Halona™正式发布。中微公司此款刻蚀设备的问世,实现了在等离子体刻蚀技术领域的又一次突破创新,标志着公司向关键工艺全面覆盖的目标再进一步,也为公司的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劲…

    2025-03-27
    0
  • “菌小宝之夜” 演唱会:跨界融合,为健康与音乐共谱新章

    近日,2025 菌小宝之夜群星演唱会正式官宣,将于 5 月 25 日晚在淮安体育中心体育场震撼开唱。这场备受瞩目的音乐盛典,不仅是一场视听盛宴,更蕴含着主办品牌菌小宝深远的意义。 菌小宝作为中国高端益生菌行业的领军品牌,始终秉持着独特的品牌理念前行。其品牌定位为 “全生命周期肠道微生态健康解决方案的领导者”,旨在为不同年龄段人群提供全面的肠道微生态健康呵护 …

    2025-03-27
    0